7月2日,“锦SHOW拾年 大地欢歌”——闵行区四季村晚夏季专场暨浦锦街道河狸草地音乐节在浦锦街道锦心园精彩上演。当晚,恰逢浦锦街道十岁生日,漫天的星辰与璀璨的灯光交相辉映,赋予了音乐节特殊的意义。430名演职人员倾情演绎,众多居民共聚青青草地,见证浦锦街道成立十周年的闪光时刻,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科技、人文与治理的深度对话。
本次活动由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与浦锦街道联合主办,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丰收村”“近浦村”两条浦锦文旅路线,以乡村旅游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展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活力。
浦锦人唱响“吾乡吾土”
十年前,浦锦的蓝图在黄浦江畔徐徐展开;十年后,这里已蜕变为“城园相融、诗意栖居”的滨江生活秀带。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砂砾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
舞台之上,传统与现代碰撞出耀眼光芒。上海戏剧学院学子与人工智能机器狗联袂演绎《一起ChinaFun》,科技律动点燃未来想象;歌曲《就是哪吒》则汇聚了舞龙少年、跆拳道小将、太极学员及健身操团队,以家喻户晓的神话IP,激活街道多元群体的澎湃合力,书写本土文化的青春力量。
三大原创节目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浦锦街道坚持以原创为灵魂,将热爱与热情注入作品。歌曲《为浦锦停留》,实现“词曲编创+视觉制作”全链路原创,其歌词、编曲、MV均根植本土元素,由浦锦人自己演绎。
外国居民Lana身着演出服引发共鸣。这位来自俄罗斯的英语老师,十多年前因跨国婚姻定居浦锦,“初来时觉得偏远,如今高架贯通、绿道成网,推窗就是鲜花满街”。
Lana动情地说:“最难忘秋日满街桂花香,这在上海其他社区很少见!”浦锦的包容性让她感慨:“国际化不是口号,是买菜时遇见各国邻居、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踏实感。”
如今,Lana的双语家庭成为社区融合缩影。被问及未来计划,她笑言:“没有宏愿,只盼继续在这条放风筝的河岸边,陪孩子平安长大。”
如果说《为浦锦停留》是对家园的深情礼赞,那音乐节目《一线之牵》,则是对社区的生动描绘。通过多声部、表演唱的形式,以两个服务型群体为载体,讲述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和志愿者们 “百姓至上、倾心服务”的宗旨和初心。
浦锦街道锦舞飞扬舞蹈队队长陆玉梅,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64岁的35人团队,用原创舞蹈《青绾流莺》将敦煌莲花阮的庄重与江南水袖的柔美创新融合。这支由本地居民组成的队伍自2017年成立以来,每周坚持在街道活动中心排练,成员们带着孙辈、克服腰伤反复打磨动作。
作品创作耗时两个月,最难的是同步托举环节,陆玉梅笑称:“我们这群‘超龄姑娘’跳起舞来,高血压都忘了!”团队是河狸草地音乐节的常客,此次敦煌题材虽无地域关联,但她们认为古典美是共通的。街道提供的专业编舞支持与成员自发研究的队形设计,让这支草根舞队连续多年登上社区舞台,用行动诠释着文化传承不分年龄的热忱。
百姓舞台闪耀星光
从开场节目《我是如此相信》、到歌曲《我的家》、《小城夏天》等。一场破界融合的视觉盛宴燃起音乐节的熊熊火焰。据了解,在这些节目中,不仅有居村书记、社区志愿者、院校学生、街道文体团队的佼佼者,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以及落户浦锦的企业家们、外国友人们。浦锦街道始终以人为本,把话筒交给老百姓,把舞台建给文艺爱好者,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共建共享文艺繁荣。演出最后,一首大合唱《裹着心的光》引发全场共鸣,寓意浦锦人将带着这份光,继续照亮下一个十年的追梦征程。
闵行区四季村晚夏季专场暨浦锦河狸草地音乐节以音乐为媒,展现了一个在基层治理、科技融合、商圈经济、宜居宜业、乡村振兴、人文教育等方面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形象,展现了四季村晚邂逅活力夏夜的美妙场景,唱响了浦锦未来更加灿烂的锦绣蓝图。
久联优配-民间配资-实盘配资炒股-免息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